講座

11/9《彩色的茶─茶山保育》講座

講師:中華茶山保育協會創辦人─蔡奕哲

日期:11/9(日)下午14:00-16:00
地點:苗栗工藝園區- 研習教室

一、開場:

「學而時習之,不亦悅乎。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。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。」

茶,有什麼色彩?為什麼是彩色的?

別人不知道我在做什麼沒關係,也不一定要知道如何保護好的茶、保護好的環境,這次講座將用最簡單、最短的時間跟各位分享【彩色的茶】。

二、緣起:

今天,我們面對面一起的這些緣份是怎麼來的,其實是一片葉子---一片不起眼的葉子,它是茶,它曾經救了神農氏。陸羽在茶經裡提到「神農嚐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茶而解之。」開始把茶葉拿來作為藥用,歷經各朝到了現代,逐漸演變並脫離了藥用的範圍,進入我們的生活中。

三、科學的茶:

回到現代,我們不談那麼多的玄妙,接著要來看看科學是如何分析茶裡有什麼樣的成份、對我們的身體有什麼樣的好的作用,對人體生理的調節功能,及養成喝好茶習慣的功效。

四、茶的美學:

茶的歷史 淵源流長,最初採摘生葉煎服作為藥用,而後以茶當菜,煮作羹飲,或與其他食物調劑飲用。宋代開始點茶品飲,到了明代,才發展成為我們現在常用的茶葉沖泡飲用的方法,由華麗繁複趨向隱逸清靜。

「茶藝」二字是台灣的創舉,在1970年代以後慢慢開始重視的。後來也直接和間接促成大陸正視茶藝在近代文化上的意義。以「茶事」為基調, 並與音樂、繪畫、書法、空間…等元素,共同營造出具有靈性的空間,並能呈現茶藝形式的聚會。參與茶會者也一起在體驗茶人們以創作、展演取代茶藝論述的方式。

五、茶的真相:

當我們聞著茶香,熏著茶湮,欣賞著茶葉…慢慢舒展的舞姿,再輕啜一口甘甜美味的茶湯,就這一刻,感到無比幸福,而美麗畫面的背後…真相是怎樣的呢?

人類的過度開發,讓工業垃圾充斥於茶山,環境因人類的貪婪,成為經濟利益的犧牲品…當生態失去平衡後,採摘土地上所催長的作物,製作又不按部就班,一切採取速成法,吃進入我們的體內,誰能保證身體不失衡?

本來 茶 是解毒之物,如今反成毒物,使負擔極重的身體雪上加霜,何能不造成身體的土石流果報?

六、恢復茶色:

人! 定順天。

不怪明月照溝渠…我若身在溝渠,亦心向明月。

一起向大自然學習,借取並擁有經驗。

七、茶法自然:

茶人飲茶,在雅趣強調人應涵養中和之氣,藉以修身理性,當以道言,非以藝言也。

此可做為茶人修習茶道之轉借,人要雅,茶要雅,器要雅,環境更要雅。茶之一物,因包含著一個深邃而廣闊的世界與自然之道,而成為一種藝術、文化,形成深廣而飽具意境的多彩生活美學,利於身心健康、回歸自然懷抱。

簡單認識有機農業,破除坊間劣商流傳似是而非的胡扯言論,保護自己也支持有機農耕,維護土地的永續,才是你我的最大福氣!

 

人文工夫茶士 / 櫳翠坊主理人

中華茶山保育協會 創會理事長

 Founding President of TMPA

David Tsay 蔡奕哲

Long Cui Fang (櫳翠坊) Teahouse 

台北市松江路124巷23號6樓

6F,No. 23, Lane 124,Sung Chiang Road, Taipei, Taiwan